與醫患者同行之3項充裕

近年來香港雖登全球最長壽地區,可是病患者的人數卻不斷增加,從政府每年資助醫管局開支之多,可見一斑。 (2019-20 年度,整體政府經常醫療開支預算為 806 億元,https://www.budget.gov.hk/2019/chi/budget34.html)

換言之,除了應付急性疾病,還要支付龐大長期病患者之醫療需求,癌症病患者即明顯例子(每年確診為癌病者之數字亦逾二萬人)。

另一例子就是筆者所服侍之屯門醫院,每年入院病者的數字逾 15 萬人次,莫怪乎照顧病患者,已成為大眾生活中之指定動作,更可說是大部份家庭都是難以倖免的。

我們不能忽略或否定病者這方面的需要,而直接進行心靈關懷。

為此,筆者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怎樣與病者同行,尤以在心靈層面所提供之支援,作為關懷者應操練下列三項之充裕:

充裕的盛載空間

關懷者向病者予以心靈支持時,須明白他們正經歷崎嶇的治療過程,內心可能已積存了許多不快情緒。

因此,在關懷與溝通中,他們或許會面對病者的負面情緒,包括:哭泣、憤怒、 埋怨、投訴和焦慮等,我們不能忽略或否定病者這方面的需要,而直接進行心靈關懷。

相反,關懷者須具備充裕的盛載空間, 接納病者的負面情緒。疏導一番後,才可展開靈性的關顧或信仰的啟發。

充裕的彈性

當進行心靈關懷時,過程中所涉及的話題可能廣泛,病者甚至只集中傾談某些隔靴搔癢的話題,有時更會重重複複或長時間停留在生理病情的範疇,不願進入靈性相關的話題。

關懷者應予以更大的彈性 ( 除非病情危急 ),容許病者繼續傾談他所關注的事項。這樣一來,病者除了能感到被尊重, 也會對關懷者有較佳印象由此打通了心靈關懷的道路,能收事半功倍的果效。

充裕的信心

這一點對關懷者進行心靈關顧時,尤為重要。病者或因病況不穩定帶來情緒不安,隨時流露負面的反應,也會對關懷者反應冷淡,不願交談,甚至不想見面, 不希望接觸。

此時此刻,關懷者可能感到挫敗,或有灰心的感覺。我們必須緊記要對上帝常備十足的信心,深信上帝會看顧他、帶領他、陪伴他走過這段低谷的路程。

所以,關懷者仍須堅持關心他,繼續定期探訪他,千萬不要心灰意冷而放棄他。 當病者看見關懷者美好的見證,仍舊堅持關心他時便會受感動而對關懷者更為開放,樂意接受他們心靈上的關顧或信仰上的啟發。因此,我們須對上帝具備足夠的信心,才可克服關懷途中的障礙。

上述三項秘訣,對與病者同行可發揮極 大之關顧效果,願關懷者們都勤加操練 這三項之充裕,成功地踏上病患同行者 之旅程。